- 主题:本站内容主要是本人关注的互联网行业及个人爱好方面的主题,包括AdSense💲、MediaWiki👨💻、Drupal💻、马拉松🏃、架子鼓🥁等。
- 书讯:本人新书2018年12月出版《Google AdSense实战宝典 - 第二版📘》,欢迎关注。
MediaWiki的一个特点是页面标题与页面网址对应,这样做内部链接的时候很方便。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对页面标题进行一些更改,MediaWiki中就引入了{{DISPLAYTITLE:}}这样的标记,使页面显示的标题与链接有所不同。
但我们最近还希望让页面的HTML源代码中的标题也有所变化,而Wiki系统中的PageTitle(位于<h1></h1>之间)和HTMLTitle(位于<title></title>之间)是不一样的。前些天在MediaWiki官方网站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适合我们使用的插件。
今年新购入的服务器上的硬盘时常有些毛病,在导入数据的时候就多次出现故障,用了2、3个月的时间导入数据后,算是稳定了几个月,但最近随着我们添加手机版工作的开展,硬盘又开始忙起来,服务器负载明显增加。两周前出现了几次服务器死机情况,每次重启后都会导致数据库保存,需要检查、修复,这样的情况持续出现后,终于有一次服务器重启不了了,好在数据都已经备份、复制出来了。这些备份数据就直接在新购的美国服务器上恢复,站点启用后,发现普通内页可以打开,但数据量大网站的分类页却频频出现报错,服务器8核CPU长期都被占用100%,而硬盘IO看上去还不是那么满,问题原因还在查找中。我们把情况向服务商反映后,他们
在试用云计算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的一年免费套餐的过程中,最开始的几天我们从国内的访问很不畅通,所以不敢重用,现在只是放了一点测试的内容,测试的情况倒是还好,但也还没有再次把重要网站转移过去。
上周倒是比较了多家国外的独立主机提供商,最后选定一家服务器配置相对比较高而价格比较便宜的德国公司server4u提供的服务,他们在欧洲和美国都有服务器,我们自然是选用美国的服务器。
选用了其最高端的服务器ProServer UltraPOWER X6,配置如下:
CPU
前些天写了一篇博文《慢速删除大批量文件,降低服务器硬盘负载压力》,后来用这个办法来实际删除文件发现确实对服务器硬盘没有特别压力,但删除的速度非常慢,不是一般的慢,对于大数据的小文件,过了好些天竟然还没有把文件列表搞出来,这样的实用性也大打折扣。
今天为了在一块已经占满的硬盘上腾出空间,又去找了用rsync同步目录来删除大量文件的办法,这个办法以前见过,也使用过,感觉与rm相差不是很大,这里依然记录一下:
- 安装:在centos上安装yum install rsync
- 准备:建一个空文件夹mkdir
上周去看了一些国外的云计算服务,写了篇《国外云计算平台的初步印象》,后来去注册了Amazon Web Services的一年免费套餐,现在做些记录。
AWS Free Usage Tier 是亚马逊为了让云计算平台的入门用户熟悉其服务来提供的,其提供的服务包括:
AWS Free Usage Tier (Per Month):
- 750 小时 Amazon EC2 Linux Micro Instance (613 MB 内存,支持32位和64位平台) – 每个月可以连续运行足够小时数
在我们一些用Drupal搭建的大数据量网站中,Boost模块产生的缓存文件数量非常多,以至于运行cron期间无法更新完毕,我们后来就采用了不自动更新缓存文件,而是人工根据需要在服务器上直接删除缓存文件的办法。
但当缓存文件数量达到数十、上百万的时候,需要很长时间删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有用户访问、产生新的缓存文件,将导致硬盘占用达到100%,长期这样的话,可能让服务器硬盘不堪重负、服务器出现负载上升、网站无法访问的情况。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们好长时间,以前都是采取人工每次删除少量文件,逐步试着来进行,这导致要花费好些时间精力。昨天在网上查找了
比较到服务器的Ping值可以大概地了解网站的访问速度,Just Ping这个工具用起来还比较顺手,我们最近在比较挑选国外的各种主机服务商,我也用这个工具来对比了一下几种服务器所在位置对应的Ping值:
所在地点及服务商 |
上半年我们这边做了好些外文网站,加上去年做的,数量上可真不少,但流量上却比预期的要差,所以还得查找原因。前一阵子修改了Google Webmaster Tools中的地理位置定位,应该能有所帮助。再一个我们一直知道存在的问题,就是这些服务器都放在国内,国外的用户浏览起来肯定比较慢,现在需要找到国外合适的地方来转移网站。 在前两年国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时候,我们的网站曾经被迫外迁,购买过国外的虚拟主机、VPS和独立服务器,还有一些经验,下半年要搬迁的数据量比较大,用虚拟主机、VPS都不能满足,主要就考虑独立服务器和现在日益流行的云服务器 做国内内容的中文网站流量上需要依靠百度,而做国外内容的外文网站流程上则需要依靠Google,所以我们做的国外内容网站基本上都去Google 站长管理工具(Google Webmaster Tools)平台验证网站、提交Sitemap,对于管理工具中的一项“地理位置定位”以前看到过,但以为“不设置就是针对全世界”更好,就没有设置。 直到最近才发现这是一个误解,在详细看了帮助说明后,了解到Google首先是按照域名后缀定位,例如.cn表示针对中国,而对于.com这样不代表地域的后缀,就根据网站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来定位, 很早以前见过手机上用百度时出现自动转码后的页面,在2G网络的非智能手机时代还有些用,但我个人用得不太多就没有很留意。昨天晚上家中发现很多小虫,用三星平板电脑Samsung Galaxy Tab P1000查找原因和解决办法,这台Android 2.2平板电脑上预置了百度的搜索框,我进行了很多次搜索,发现百度将很多网站(包括新闻搜索中找到的新闻网站)都进行了转码,这个对于普通浏览者来说确实提供了方便,不过对于网站拥有者来说,无法展示广告、无法控制显示,成了为百度免费提供纯内容的服务商了。:-( 前段时间,我试用“百度移动开放平台”的&ldqu 站内搜索2002-2023 v11.7 a-j-e-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