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一篇博客《老夫学鼓入门记》,打算继续把后面学习架子鼓的过程也记录下来,于是再写下面一篇新日志。
5月7号星期六第2次课
成人兴趣班一共16次课,每次1个小时,不过老师说还需要更多时间回去后自己练习,一些来学习的大学生往往只是来听课(甚至有交钱后很少来上课的),回去后不练习(或者没有条件练习),那效果不会好,而工作后的成人来学习一般都还是会回去练练,这样效果肯定好一些。我第一次上课(4月30日)后的一周因为外出荆门跑马拉松而没有很好练习,结果第二次去上课(5月7号)的时候老师发现唱谱、击打等都没有进步,搞得我也不好意思,第二次课回来后的一周就自觉每天晚上练习唱谱,1级的内容对我来说有难度就从0级开始自学,打开手机上的英汉词典对着教程翻译仔细看每首曲子的介绍:
- Full Rudder (98 BPM, Classic Rock)
- Z (90 BPM, Hip Hop)
- Rattlesnake (89 BPM, Indie)
- Big Ideas (90 BPM, Pop)
- Hazee Daze (92 BPM, Funk)
- Hoedown (100 BPM, Country)
看完介绍后就练习唱谱,把教材附带的MP3通过iTunes传到iPhone上,晚上带着耳机练,每首歌有全混音、无鼓伴奏、无鼓有节拍伴奏三种,都听着进行唱谱练习,也就是把底鼓、军鼓、闭镲分别用咚、打、刺三种声音模拟唱出来,在不打鼓的情况下学习节奏。
还有0级这6首歌曲后面附带的测试题也看了一下,应该基本上可以过关了。再把1级中的第一首Kaiser Roll和老师教的Jangle Road也练了练,明显0级简单的我就容易熟悉一些,1级中稍微复杂一点我就反应慢些或者容易出错。
5月14日星期六第3次课
第三次去上课(5月14日)老师检查唱谱发现还是有些进步,不过试着上鼓打又发现还是不行,“跟上节奏”与“注意动作”两个难以兼顾,于是让我先练习击打基本功:在哑鼓上练习16分音符击打,以前我也曾练习过,但这次老师说要不停击打超过30分钟,持续注意手腕动作、把握节奏,要动作自然、时值准确,这样的练习才有效,另外让我回去对着《何春雷鼓教学新概念》第35页练习基本节奏型。
感觉有点像以前在健身房自己跑步一般只是10分钟左右,而后来教练说需要连续跑1个小时才有效,于是经过苦练后感觉完全不同。这个持续几十分钟练习的过程与打鼓也有点类似吧,于是回来后的一周每天晚上都要对着哑鼓垫打16分音符,买的哑鼓是带节拍器的,用起来也方便,我一般就用80 BPM的速度练,半个小时练下来手还是有点累的感觉,也有点磨,偶尔鼓棒滑动甚至掉落,后来老师说这都是正常现象。
除了16分音符以外,何春雷那本书上的基本节奏型也按老师要求在家里的电子鼓上进行了练习,35页上的这些以前在打游戏中肯定都是用到了的,但现在不是看着屏幕掉落方块击打,而是看着纸面的谱子来击打,还是感觉很不一样的,再跟着节拍器一起练,这样才是练习音乐的正道吧,游戏只是纯视觉上的注意力集中,难以关注听力节奏以及多个小节的连续性。
5月21日星期六第4次课
昨天5月21日去上了第四次课,老师检查了16分音符的连续击打,表扬说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比以前稳定得多、动作也规范,只是左手击打的力度稍小,双手击打的声音大小有小的差异,何春雷35页中的基本节奏型检查也基本上通过了。呵呵,毕竟这一个星期没有白练。
然后这次主要讲前16后8分音符和前8后16分音符,也是先从唱谱开始,把时值把握好了再在哑鼓上练习击打,有RRL, LLR, RLR和RLR, LRL, RLR等多种左右手配合击打的办法,都可以进行练习。当时让我在那里把13页中的小鼓基本节奏型组合进行了唱谱,还算是比较快能基本唱对,然后布置的本周作业是两项;
- 把13页的小鼓前16后8、前8后16等节奏型组合练习熟练;
- 继续练习16分音符击打,除了右手开始的方式以外,还要练左手开始的方式,这些需要长期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回想起来自己这辈子真的是没有音乐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音乐细胞,在上中学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录音机和流行音乐,但家里、学校都是要求学生以数理化语数外为主,音乐课都基本靠边站,业余也都把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受流行音乐影响。再加上自己天生腼腆,唱歌什么的也不好意思,只是在繁忙紧张的学习间隙听一听当时刚刚从港台传入的流行音乐。
上大学时间稍微自由了,但我除了学习以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泡在运动场上,每天下午没事都是踢几个小时的足球。平时也可以听听歌,但没有学一种乐器,现在想来也是遗憾。记得当时还学了一门选修课《音乐欣赏》,老师讲了一些 基本乐理等,具体欣赏的曲子就记得是《梁祝》。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算是与同学、同事玩得多的,谈朋友、结婚前后,听磁带、唱片、后来的CD、唱卡拉OK,还算是接触音乐多一点的时候,90年代的流行歌曲也听得多一些,包括部分英文的。
后来工作忙了,有孩子了,慢慢顾不过来了,特别是创业中遇到挫折也压力大,哪里还有心思想到音乐,卡拉OK基本上没有唱了,只是偶尔还听听歌,也慢慢的就落伍了,从2000年后音乐媒介从CD变成了MP3、电脑、网络直到现在的手机。
前些年在欧洲待过一段时间,去年在美国也待了1个多月,那边的音乐氛围还是好得多,多出去走走、看看还是可以见识很多人、很多事。而自己现在学鼓的最直接原因是去年和同事一起去了趟云南大理、丽江,人在游玩放松的时候更能体会音乐的意义。
自己也觉得还是有那么一点学种乐器的可能性的,而且觉得鼓应该简单一些(这个感觉也许不对),自己也喜欢节奏强的音乐风格,其它的旋律变化乐器更是没有勇气去学。这样就有了买手鼓、买电鼓、玩游戏的过程,再进入这次的一对一兴趣班学习。
人生苦短,再不抓紧就真晚了。多数人一辈子都是与音乐没有深入交集的,停留在听歌、欣赏的阶段。希望自己还能深入地去学习一点音乐技能、感受一些普通人了解以外的音乐知识、玩出一点与常人不一样的东西来。通过前面这短短时间的学习,也深深感觉音乐是个大坑,这要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影响一些生活和工作,不过有得必有失,能够追寻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很幸福了,呵呵。
- 《老夫学鼓入门记》
- 《老夫学鼓入门记(二)》
- 《老夫学鼓入门记(三)》
- 《老夫学鼓入门记(四)》
- 《老夫学鼓入门记(五)》
- 《老夫学鼓入门记(六)》
- 《老夫学鼓入门记(总结)》
评论